中耳

中耳是位于鼓膜与前庭窗之间的部分,它的功能是将声音从外耳传至内耳。
中耳

鼓膜非常薄,直径约8-10毫米,有一定的张力。

声波的压力会使鼓膜产生振动。随后,振动会通过三块听小骨,即锤骨、砧骨和镫骨进一步传入耳内。三块听小骨形成了声波传递的桥梁,其中镫骨是最后接触到声波的一块听小骨,与前庭窗相连。

前庭窗是覆盖在内耳耳蜗入口处的一层薄膜。当鼓膜发生振动后,声波会先后通过锤骨、砧骨和镫骨,然后到达前庭窗。

在声波从鼓膜传递至前庭窗的过程中,中耳相当于一个声学变压器,在声波被传递至内耳之前将其放大。当声波到达前庭窗时,此时的声波压力会达到在鼓膜处压力的20倍。压力的增加是由于鼓膜与前庭窗表面大小的差异产生的,鼓膜的表面相对大于前庭窗的表面。这就如同穿鞋子,在穿尖细的高跟鞋走路时肯定要比穿平底鞋走路时感觉更疼痛。

咽鼓管

咽鼓管与上腭的最末端相连,它的作用是维持鼓膜内、外两侧的气压平衡。当人们在吞咽时,咽鼓管会打开,以维持外耳和中耳的气压平衡。

在大多数情况下,耳内的气压是自动维持平衡的。如果出现异常,可以通过反复的吞咽动作进行调整。吞咽的动作可以使咽鼓管打开,以达到维持气压平衡的效果。

当鼓膜内、外侧压力不平衡时,会出现耳内升压的情况,这会对鼓膜造成压迫使之无法正常振动。鼓膜无法正常振动就会造成听力的下降。鼓膜内、外侧压力差异过大会导致耳朵不舒服,甚至有轻微的疼痛感。耳内升压多发生于压力持续变化的情况下,例如,飞行时或者在山区驾驶时。